兆信基金十一月展望

2023年11月03日 来源:兆信基金

1、美联储11月加息可能是本轮的最后一次,但短期内利率将会在高点维持

在最新一次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上,鲍威尔一改“忽鸽忽鹰”的常态,透露出本次加息可能是这次加息周期的终点。但同时他也表示利率将会在高区间维持较长时间,目前还没有看到降息的预期。作为全球资产定价中最大的变量,美国的货币政策一直受到重点关注。美国国债的无风险收益率不仅是全球资产的锚,同时还影响着中国的货币政策。

在议息会议之后,10年期美债从5%以上回落到4.75%左右。其回落缓解了风险资产估值的压力。同时,我们一直认为,美元利率见顶后,中国央行将会在空间在货币政策上有更大的空间。这些因素都带来资产定价层面上积极的变化。


2、地缘政治短期缓和,中期将利好出口,叠加加息到顶,北向流出资金压力有望缓解


在10月下旬,随着美国议员访华以及中国外长访美(谈好基调,为总书记访美做好铺垫),地缘政治开始出现短期的缓和,而这一进程可能会随着总书记访美进一步好转。在此前的报告中,我们多次强调在目前投资和消费都看不到明显好转的情况下,经济得指望出口,而相对缓和的地缘政治环境为出口的恢复奠定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基础。但是,出口本身还受到海外宏观经济以及消费意愿的影响。目前从微观调研看,万圣节及圣诞季的消费品订单并没有出现同比上升的趋势。
10月的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出450亿元,已经连续3个月净流出,这一时间长度是历史上从没出现过的随着短期地缘政治的缓和,同时美元国债收益率到顶,这将会缓解北向资金持续流出的压力。

3、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定调金融政策导向,市场风险偏好可能提升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从更高的层面上定调了金融市场的政策导向,政策未必会一时落地,但这对未来金融政策导向做出方向性判断是有定调作用的。

货币政策上,政策定调是在维持货币政策稳健性的基础上,要做好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同时会议还指出,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融资成本。从定调上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将会对实体经济持续呈现较为有利的融资环境,同时在流动性上对资本市场也将是友好的。

对于资本市场,政策定调是“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同时强调当前要 “活跃资本市场”。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每5年开一次,从历次召开后的情况来看,对于市场都是较为积极的(都是上涨的)。本次在7月政治局会议之后,再提“活跃资本市场”,这将提振市场的风险偏好。

4、PMI转负,总需求不足依旧是问题,中央政府开始加杠杆,关注其带来的乘数效应的演变


10月,官方和财新制造业PMI指数均回落到50荣枯线之下,社会总需求不足影响到了供给端扩张和再投资的意愿。在此前报告中,我们曾多次提过中央政府加杠杆是选择不多的破局举措。在10月下旬特别国债的发行说明中央政府已经开始从实质行动上加杠杆。


本次1万亿特别国债将全部都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用于灾后重建及补短板。由地方政府来进行基建的同时,也缓解了中央政府财政的压力,使得中央政府更有空间去做其他的调配。从象征意义上,年中提升政府赤字率的做法并不常见,在政策信号上传递了稳增长的信号。从实际意义上来讲,在基建领域和其他可以由中央政府调配的领域上将会有实质性的投资产出。在地产投资持续下滑的情况下,这将为经济托底。我们更需要关注加杠杆所带来乘数效应在不同领域的变化。


市场短期的规律很难被总结和归纳,但在中长期间内却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8月开始,由于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同时北向资金受到美元收益率攀升和对地缘政治担忧持续流出,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目前看这几个影响因素都在好转。同时,中央政府开始实质地加杠杆,这有别于此前的口号大于实质的政策。我们认为市场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在把握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调整到结构上更有利的形态上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