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信基金十二月展望

2023年12月11日 来源:兆信基金

1、美债收益率的边际变化将变小,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

自11月FOMC美联储暂停加息以来,市场开始交易停止加息的逻辑,10年期美债也快速下行。自10月中旬以来从5%回落至4.4%左右。2023年,美国在持续加息的过程中仍然保持了相对高的经济韧性,这和美国的财政力度重新扩张有关系,其财政赤字规模接近1.7亿元美金,仍然处在较高的位置。同时,在加息过程中,美联储的缩表较慢,M2总量依然在相对高位,疫情期间市场的流动性并无法在短期内收回,从而这也拖缓了通胀回落的速度。2023年美债利率预期出现了较大的变动,相比之下未来一年的美债利率预期变化将会变小,更多将是在稳定和小幅降息之间变化。我们认为大概率美债收益率预期在未来一年里会保持平稳,期间出现小幅的下降预期,不会很大,而每一次出现这个预期,资产价格都将会有所抬升。对于国内资产分母端的负面影响也将消除,其定价(可能出现的下降)将更有利于对美债收益率较敏感的中小市值板块和科创类行业。

2、人民币汇率止跌,对权益资产的不利利差因素将逐步好转

由于中国和美国的国债收益率出现了一定阶段的收益率倒挂,人民币汇率在今年承受了较大的压力,一度触及了7.3~7.4的高点。在央行的干预和中美利差缩小(相比一个月前缩小了60个基点)之下其一度反弹并稳定至7.15左右。今年贬值的压力主要存在于人民币和美元利差的逐步扩大,随着美元加息的结束,这一点在明年将会好转。汇率因素对于权益资产的挤压也将得到缓解。从北向交易的趋势上看,11月虽仍然是净流出,但绝对金额大幅减小,为17亿元。

3、国内经济仍存需求不足的问题,看财政发力的进度

在11月,双十一促销的销售数据是较弱的,甚至多家电商没有发布具体销售数据,由此消费板块出现了压力。同时,尽管对于销售端的利好政策都已经打出,房地产的销售数据依旧不容乐观。短期因素是来自于对地产本身交付能力的质疑,而中长期因素更是居民对于资产价值本身的信心不足。这一点缘自于对人口结构的关注和对收入预期的改变。要改变这一预期需要期待财政政策的发力,甚至我们认为只是1万亿特别国债用于拉动基建,仍然是不够的。直接补贴居民部门将会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和手段,但此为一种需要政治考量的决断。

4、技术竞争领域板块的性价比大于经济现实板块

如上所述,短期内我们对于消费等反映经济现实的板块持较为谨慎的态度。我们认为目前来讲弱经济是一种现实,其期待应该是从弱转稳定,而非从弱转强。在此判定下,分子端是不支持全面性的行情的。相比之下,我们认为在智能制造、科技和存在技术竞争领域的性价比会更高一些。而分母端的宏观利率水平也较为有利于这些板块。在宽基指数上,将会呈现出中证500、中证1000强于上证50和沪深300的趋势。

在指数级行情可能性较小的当下,我们更关注结构性机会,更看好智能制造、科技和存在技术竞争突破的领域,并开始大量使用可转债,对股票投资加上债底保护,应对当下的不确定。


上一篇:
下一篇: